本科特色:
1. 以「體育活動為中心,學習體育技能作主線,提升體適能為要務」作主導原則;又於體育課程加入校本元素,如閃避球、欖球等,配合校外機構的協助引入新興體育項目。把握每一個讓學生學習的時機,適時介紹有關的概念和理論,配合體育技能學習。
下列各學習階段的學習目標是體育課程的學與教基本範圍,是密不可分和螺旋漸進的。
學習階段 |
學習目標 |
第一學習階段 (小一至小三) |
在完成第一學習階段,學生能 透過基礎活動及體育遊戲,發展基礎動作技能; 對參與體育活動抱正面態度; 說出體育活動對身體的益處;及 在體育活動中表達情意和顯露創作思維。 |
第二學習階段 (小四至小六) |
在完成第二學習階段,學生能 透過初階活動及簡易遊戲,在不少於四類活動範疇中至少八項不同的體育活動,發展基本技能; 恆常參與最少一項體育聯課活動; 闡釋體育活動的基本知識和體育活動對身體的益處; 有效地與別人溝通和合作;及 遵守規則,展示公平競賽精神。 |
2. 「躍動校園 活力人生」(“Active Students, Active. People”「ASAP」),體育課程的推行並不局限於體育課時內,適時透過體育活動增進學生認識健康,並培養做運動的習慣。協助學生積極參與體育活動,建立活躍及健康的生活方式,以達致世界衞生組織每日60分鐘體能活動的建議。
3. 提供各種遊戲和體育活動,以培養學生高尚之品德、公正之態度、良好及進取的體育精神,使學生明白互助合作在團體生活的重要,同時培養他們對團體的責任感和歸屬感。
以下是學校採用的不同推行模式:
-
日常運動
早操及/或課間操可培養學生的運動習慣、團隊精神、責任感、堅毅意志,以及承擔精神等。
-
大型體育活動
體育日/運動會為學生提供重要的學習機會,學校應採用全校參與模式,讓學生在籌辦活動中擔當不同的角色,以豐富他們的體育學習經歷。
-
體育聯課活動
學校普遍都會組織校隊訓練、興趣小組及體育聯課活動,為學生提供體育課程的延伸學習。
-
戶外活動
遠足、野外定向、戶外教育營,以及水上運動可協助學生面對挑戰及豐富他們的生活體驗。
與本年度學校關注事項的配合:
-
提升學與教效能
-
運用體育科電子教材,配合Google Classroom推動翻轉教室
-
透過體育學習歷程檔案,提升自學能力

-
推動校園正向文化
-
強調運動相關價值觀和態度、安全知識及實踐、審美能力等元素
-
透過舉辦班際球類比賽(單循環制),將體育普及化
-
透過sportACT,讓學生由對運動的認知(Awareness)開始,繼而選擇(Choice)各項適合自己的運動,定立做運動的見標(Target),最後付諸實行(ACT),培養學生的恆毅力。
外間支援/榮譽
屈臣氏集團香港學生運動員頒獎禮2020 - 2021 |
||
獎項 |
班別 |
學生姓名 |
屈臣氏集團香港學生運動員獎 |
6C |
簡邑潔 |
北區少年五人足球(U10) |
||
獎項 |
班別 |
學生姓名 |
冠軍 |
3B |
施奕朗 |
首爾盃線上國際兒童跆拳道錦標賽 |
||
獎項 |
班別 |
學生姓名 |
2012組別色帶品勢冠軍 |
3D |
鄭臻熙 |
全港青少年五人足球賽 |
||
獎項 |
班別 |
學生姓名 |
碟賽亞軍 |
5D |
鄭皓家 |
5D |
陳子瑤 |
|
香港賽馬會校園四人足球 - 同樂盃 |
||
獎項 |
班別 |
學生姓名 |
杯賽亞軍 |
3B |
張綽禧 |
3B |
李焚嵐 |
|
3B |
施奕朗 |
|
3D |
劉心澈 |
|
3D |
劉思政 |
|
3D |
姚棨峻 |
|
愛鄰舍室外三人籃球比賽 - U12組別 |
||
獎項 |
班別 |
學生姓名 |
季軍 |
5C |
陳洛熙 |
5C |
關云彰 |
|
5C |
朱家浩 |
|
5D |
劉英杰 |
發展活躍及健康的小學校園:
5-17歲兒童及青少年的體能活動量:
- ● 按世界衞生組織的建議,5-17歲兒童及青少年每天應累積最少60分鐘中等強度至劇烈強度的體能活動。
- ● 體能活動是指所有會消耗能量的身體活動,包括體育課、運動競賽、體能訓練;以及交通往來(如步行或踏單車)、家務勞動、各類動態的遊戲和娛樂等。
- ● 進行中強度活動時,呼吸和心跳稍為加快及輕微流汗,但不覺辛苦(例如仍然可以交談自如)
- ● 進行劇烈強度活動時,呼吸急速、心跳很快及大量流汗,覺得辛苦(例如不能夠交談自如)。
- ● 每星期最少三天進行劇烈強度的體能活動,以強化肌肉及促進骨骼成長。
體能活動時間表 |
||||||
|
星期一 |
星期二 |
星期三 |
星期四 |
星期五 |
星期六 |
7:50 - 8:20 |
|
早操 (30分鐘) |
|
早操 (30分鐘) |
|
|
課堂時段 |
體育課(30分鐘一節,每星期兩節) |
中國民間舞 獨輪車 籃球訓練 足球訓練 花式跳繩 舞龍隊 跆拳道 田徑精英隊 乒乓球訓練 柔力球 游泳訓練 |
||||
小息 |
|
|
|
|
|
|
午間活動 (30分鐘) |
|
籃球/足球 |
籃球/足球 |
籃球/足球 |
|
|
多元資優 培訓 (60 分鐘) |
男子籃球隊 女子籃球隊 英語欖球隊 舞獅 爵士舞 |
閃避球隊 拉丁舞 健球 動感校園 |
男子籃球隊 女子籃球隊 英語欖球隊 乒乓球隊 花式跳繩 舞獅 爵士舞 中國舞 游泳 |
足球隊 田徑隊 動感校園 舞龍 拉丁舞 |
男子籃球隊 女子籃球隊 動感校園 |
|
家務勞動 建議 |
清潔家居-掃地/抹地(15分鐘) |
|||||
平日親子 活動建議 |
動態娛樂/急步行(15分鐘) |
|||||
假日親子 活動建議 |
踏單車/行山(60-120分鐘) |
學校具體措施安排:
1. 分配每星期六十分鐘予體育課,課程涵蓋六大學習範疇,以體育活動為中心、學習「體育技能」作主線、提升體適能為要務,並適時引入「健康及體適能」、「運動相關的價值觀和態度」、「安全知識及實踐」、「活動知識」與「審美能力」五個範疇的學習內容。
2. 開放空間予學生進行早操及午間活動(共六十分鐘) ,並邀請部分學生作早操及午休大使,負責借還運動用品予同學及管理秩序。
3. 於小息及午休時段舉辦班際體育運動比賽及師生賽,推動學校的運動氣氛。
4. 安排學生參加各類體育興趣小組、發展計畫、比賽、校隊訓練等。
5. 鼓勵學生在課餘時以體育遊戲或運動訓練作為休閑活動,並積極透過步行作交通往來和家務勞動以消耗體能。
資訊科技應用:
- 配合學校體育日,於每學年初上傳Sports Day Dance教學影片至Google Classroom;學生上載練習片段予老師作評核。
- 一至六年級參與為期八星期的sportACT,以Google Form收集學生「運動日誌」的數據。
- 採取多元化及多向性的評估策略,以Google Classroom作為其中一個評估平台,提升學生於日常生活的運動習慣。
- 引入體育LearningFun電子平台協助推行課程發展,促進學生自主學習,更有效評估學生對體育知識的掌握程度。
未來發展:
-
透過學校課程和課外活動,幫助學生從小打好運動的基礎。
-
增加學生參與不同運動項目和比賽的機會,支持運動普及發展,提高校內體育文化。
-
推行三層發展模式,發掘體育資優人才,推動精英運動發展。
-
參與外間計劃(如動感校園、香港欖球精神、賽馬會滘西洲高Fun小球手等),讓學生體驗不同類型的體育運動及新興運動。
-
強調培養學生的共通能力、正面的價值觀和態度等,為終身學習及全方位學習打好基礎。
